無鉚釘連接技術
無鉚釘鉚接技術源于德國TOX公司在八十年代末研發的,并獲得了國際zhuanli技術,還獲得德國 RUDORF—EBERLE 技術革新大獎。 這項技術是一種逐步取代傳統落后連接工藝的新型連接方法。
施米特在消化國外技術之基礎上,專注與鉚接技術研發15年,并與昆明理工大學創新制造技術研究所合作研究,已經完善處理相關無鉚釘連接技術從理論到實踐的全方位掌握。
內部建立了完善的實驗室,完善了從圓點整體鉚接模具系列、圓點分體鉚接模具系列、方點鉚接模具系列、分體三瓣鉚接模具系列、分體四瓣鉚接模具系列、特殊安裝結構模具、新材料、以及鑲嵌式模具研發。
無鉚釘連接技術技術工藝過程
無鉚釘連接工藝過程圖
1、無鉚釘連接凸模
2、被鉚接凸模側材料(上板料)
3、被鉚接凹模側材料(下板料)
4、無鉚釘連接凹模
無鉚釘連接的基本原理:利用冷擠壓原理,通過物理作用,利用凸、凹模,對被鉚接板材的壓力作用,形成材料之間自我鑲嵌,達到自我鉚接的目的,無需添加任何物料、能源。
工作過程如圖:
1、板料準備壓入階段(如圖 A)
在這個階段先確定凸模復位到上止點,先把下板料平正的放入,然后把上板料疊放在下板料上,也要注意使要鉚接的地方對準模具的中心。
2、無鉚釘鉚接前期成形階段(彈性成形階段和初始拉伸階段)(如圖 B)
前期成形階段分:初始壓入的彈性階段、初始拉伸成形階段。
初始壓入的彈性階段:為從凸模接觸上板料開始,到上、下板料開始發生塑性彎曲為 止。
3、無鉚釘鉚接的板料金屬向凹模凹槽流動的填充階段(圖C)
在無鉚釘填充階段, 凸模繼續下行,擠壓上、下板料,直到凸模到達 接近死點為止。
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凹模底部凸臺阻擋,中間位置材料先成型,四周對底部材料無約束力, 材 料首先在擠壓力的作用下向環形四周處流動,填充環形。隨著環形充滿的增多,材料流向環形處的阻力逐步增大,而凹模最底部凹槽的阻力變得相對較小,上板料 中的材料開始同時推動下板料向凹模底部環形凹槽流動。
4、 墩鍛保壓階段(圖D)
在墩鍛保壓階段,模具應繼續保持一定時間的防止板料回彈的壓力,使上、下板料充分填充環形凹槽并保證壓無鉚釘鉚接接點完全定形。
5、 退模階段(圖E)
在這個階段凸模上行,由于凸模上是一個倒錐,那么脫模較為容易, 只要凸模上行即可,然后把鉚接好的板料取下來即可,如果是連接多點的自動化的鉚接, 那么先要使整個模具與被鉚接板料脫離,然后自動移動板料或者模具,再進行新的鉚接。
在以上成形的過程中被連接金屬“流動”時,鍍層和漆層也隨之一起“流動”,故對有鍍層和漆層的板料進行連接后仍能保留其原有的防銹防腐特性。